我國地面機器人首次投入極地考察冰蓋探路應用 “沈陽造”機器人行走南極25天探冰200公里 2月12日,記者從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獲悉,在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中,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探冰機器人成功執行了 “南極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測”項目地面勘察現場試驗任務,這是我國地面機器人首次投入極地考察冰蓋探路應用。 歷時25天 機器人行走200多公里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李院生研究員認為該探冰機器人是安全有效的冰蓋未知區域安全路線探測技術裝備,將在未來建立中山站至埃默里冰架冰上安全運輸路線中發揮重要作用。 埃冰架是南極三大冰架之一,它既是東南極冰蓋物質流向海洋的主要通道又是內陸冰蓋發生變化的關鍵性“指示器”,在南極及全球變化研究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據現場執行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眭晉介紹,“南極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測”項目現場經過機器人組裝、調試、測試、執行探路任務等過程,遭遇了低溫、白化天,大風,降雪,大霧等惡劣天氣,通過了復雜冰雪路面行走的檢驗,歷時25天,機器人行走總里程約200多公里,任務測線長約140公里,F場測試與應用驗證了探冰機器人系統設計的有效性。 探冰機器人將回沈休整 探冰機器人系統研制負責人卜春光副研究員介紹,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從“十一五”開始,與我國極地科考實施牽頭單位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了南極科考機器人關鍵技術與系統應用研究。截至目前,已研制出地面科考機器人5臺套,參加現場考察的地面機器人4臺套,實現應用的地面機器人有2臺套。 本項試驗的成功,結合航空雷達和遙感照相等宏觀冰裂隙探測方法,為在未知冰蓋區域建立安全運輸路線提供了成功安全有效的技術保障和手段。據悉,探冰機器人目前正在回沈陽的路上,將回家休整。 新聞伴讀 探冰機器人 長2米寬2米高1.5米,針對南極天氣條件和環境特點進行專門設計。 采用全地形底盤懸掛,具有輪式和履帶兩種驅動形式,控制速度可達20公里/小時。 采用燃油提供能源和動力,續航能力大于30公里。 探冰雷達任務載荷,可對冰蓋表面以下深100米冰蓋結構進行探測。(記者封葑)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607182
遼ICP備:18017703號
遼公網安備 21120202000090號
鐵嶺廣播電視臺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監督舉報熱線:024-72215687 舉報郵箱:tltvjubao@163.com